2012年上海首次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投标拍卖今天落锤。本月投放额度为8000辆,最低成交价52800元,平均成交价格53195元。分别较去年12月上涨1800元及1758元。继去年12月之后,车牌价格继续走高,呈高开之势。(2012年1月7日《东方网》申城车牌拍卖新年高开最低成交价52800元)
毫无疑问,这是市场动态之反映,说明车牌拍卖高开传递出了人们的“热情”。那么报道为何说2011年11月份,上海车牌拍卖出现了“恐高症”,并分析指出,当月车牌拍卖价意外跳水,最低价跌至45700元,暴跌8100元。而12月车牌再次站上5万元关口以上,显示了年底车市火热程度不减呢?
其实,细心的人们从去年3月份上海车牌拍卖价格走势看,当月就呈现出小涨局面,最低成交价为46200元,平均成交价格为46657元。分别较2月份上涨了2000元及2030元。投标人数为25014人,基本与去年2月持平。据悉,2011年上海车牌拍卖价格出现了10连涨。
如果避开不被“钓牌”、“探底”和“地板价”之所“干扰”,那么将意味着2012年上海车牌拍卖行情看好。
但笔者仿佛从“恐高症”中明白了什么。倘若车牌拍卖继续上涨,没有收停的意思,那么这本来被看好的事,有可能变坏。常言说得好,物及必反。说的更确切一点,消费者承受不了。消费者承受不了,没有人为拍卖车牌竞拍,这拍卖车牌号有何意义。并非笔者有意泼冷水,而实际运行及人们出现的“恐高症”分析得知,上海拍卖车牌号上涨不会持续太久。无休止地上涨最终将会失去市场。车牌号拍卖不按规律运作,离开了市场法则,只能给自己“下套”。
尽管这种走势给商家带来利好和喜讯,但是不能不从长远之考虑。对车牌拍卖的“恐高症”,不是“臆造”,而是人们的担忧。其担忧的是,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管理和驾驭能力的担忧,给“钓牌”等提供了机会,扰乱了市场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车牌拍卖高开“厌烦”之情绪。
表面上看,车牌拍卖高开让人眼热,但实际上却埋下了“隐患”,若不引起关注和重视,那么,车牌拍卖不知路向何方?